一、德育保证机制
1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评优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;
2、学校加强与家庭、社区联系的方式:建立家长委员会、举办家长学校、设立家长接待日、组织教师家访和建立社区活动联系卡;
二、课堂德育
1、按照课程计划开设思想品德课(思想政治课),不减少课时和挪用;
2、各门课程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德育资源,在教学中落实好“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”的课程目标(要在各学科教案、课堂教学、考试中落实);
3、学生对德育教学的满意率≥85%。
三、日常德育
1、坚持升降国旗和校会、班会制度;
2、学校利用重要纪念日、节庆日、寒暑假等时机,集中开展的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;
【重要纪念日、节庆日】重要纪念日、节庆日包括各种法定节日、传统节日、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,以及未成年人入学、入队、入团、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。
3、中小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比例≥80%。
四、健康素质
1、学校每学年召开运动会;
2、学生在学校体育锻炼≥1小时/天;
3、组织中小学生每年进行1次体检;
【学生健康体检制度】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主要包括:1、中小学校建立学生体格检查制度,及时监测学生健康状况; 2、建立学生健康卡,纳入学生档案;3、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;4、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,应配合家长做好转诊治疗;5、对残疾、体弱学生,做好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;6、及时做好常见病、急慢性传染病、地方病的群体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等。
4、确保中小学生休息睡眠时间≥8小时/天;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10小时,初中学生9小时,高中学生8小时。
五、课业负担
1、小学生一、二年级无书面家庭作业,三年级以上(包括三年级)书面家庭作业量≤1小时/天;
2、无占用节假日、双休日组织学生上课或集体补课,及各种形式的有偿上课、补课现象;
3、无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、以赛促销代销等现象;
4、无挤占音乐、美术和体育课现象。
六、德育队伍
1、学校有优秀公安干警或其他司法人员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,保证每学期到校上法制教育课;
2、学生、家长对师德的满意率≥90%。
七、校园安全
了解学校开展自护自救教育,向中小学生普及治安防范、灾害避险、交通和消防安全知识以及有关法律常识的活动;
八、家长学校
【家长学校】家长学校是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其抚养人为主要对象,以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、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为主要任务,以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为主要目的的成人教育机构。
九、社区(村)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队伍
建立教师进社区制度,城市有专门的社区教师,农村中小学校指派专门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节假日开展活动
十、社区(村)活动场所
1、中小学校的文体设施、活动场地等,在节假日和放学后面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;
2、中小学校网络教室建有面向未成年人的公益性上网服务场所和设施。组织开展“文明小博客”、“班级博客”等健康有益的网络活动。
3、利用学校现有管理体制、师资队伍,建设乡村(社区)学校少年宫,由校长兼任少年宫主任,教师兼任辅导员和管理人员,每天放学后、节假日和寒暑假免费组织开展活动;
十一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
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、社会主义荣辱观。
十二、“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”活动
【“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”活动】“在家庭孝敬父母、在学校尊敬师长、在社会奉献他人”
十三、经典诵读
把经典诵读纳入教育教学计划,作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;
十四、关爱行动
1、开展“代理家长”、“亲情电话”、“城乡少年手拉手”、组建“留守小队”等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;
2、农村中小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、监护人联系、结对帮扶、寄宿优先等制度
3、学校在评优奖励、入队入团、课外活动等方面,做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;
十五、校园文化
1、校园环境整洁,无废纸、果皮等杂物;墙面、门窗无乱写乱画乱张贴现象,无脚印、球印等污迹;校内停车区师生车辆按要求停放、规范有序,车棚地面整洁卫生。
2、教室、办公室环境整洁,物品摆放有序,室内布置文化氛围浓郁;食堂做到窗明桌净,室内整洁,生活用品摆放整齐。
3、中小学师生行为举止文明,无说脏话、打架斗殴之类的现象;
4、课堂上教师备课扎实、准备充分、讲解透彻、师生互动良好;
5、课堂上教师无无故迟到早退、接打电话、酒后上课等现象,学生无行为散漫、交头接耳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