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一:宽容就是卸下心中的石头
一次,老师问小朋友:“你们有讨厌的人吗?”小朋友们有的不吱声,有的点点头。接着,老师发给班级每个孩子一个纸袋,告诉他们:“今天,我们来玩一个游戏,请你们把你所讨厌的人的名字写在一个纸条上,也可以用符号代替。每天放学之后,请大家到路边找一些石头,回去把这些写着名字的纸条贴到石头上。把你非常讨厌的人的名字,贴在大一点的石头上;一般讨厌的,贴在小一点的石头上。每天,你都把‘讨厌的人’放进这个袋子里,带到学校里来。”
小朋友们听了,感到很有趣,放学后,他们都抢着到处去找石头。第二天一早,孩子们都带着装了石头的袋子来到学校,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讨论……
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,第三天、第四天、第五天……有些小朋友袋子里的石头越装越多,他们自己几乎都快提不动了。
“老师,拎着这些石头来学校好累啊!我都快累死了!”小朋友们开始有一些抱怨。老师笑了笑,对孩子们说:“那就放下这些石头吧,以后也不要往里面放石头了!”
小朋友们都很诧异,为什么不搜集了呢?
“孩子们,讨厌一个人,就等于在你的心头加了一块石头。你讨厌的人越多,你也就越累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宽恕别人,不要把小事儿记在心上……”。
相信多年以后,这些孩子都能记得那个故事,都能记得应该怎样对待别人。
相信孩子曾对你说过,自己不喜欢谁之类的抱怨,对此你是怎样对孩子说的?
宽容是一帖健康的良药,宽容是一种美德。告诉孩子,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,只有大方地看待别人的错误,才能原谅别人。如果一直保持生气的状态,对自己的心理也是个负担。
故事二:我再不喜欢她了
苏珊·特萝芬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,名叫南希。虽然她们俩都只有9岁,可她们从认识到现在已经七年了,自从南希搬到达而特福郡之后,她们就整天在一起玩,几乎是形影不离。
可是有一天,苏珊回到家,突然大声地对家人宣布:“我再也不喜欢南希了,我不想和她玩。”妈妈开始以为她只是随便说说而已,本来嘛,小孩子在一起吵吵闹闹就是很平常的事。可一连几天,苏珊妈妈都没见到苏珊跟南希玩,也没有听到苏珊提到南希。妈妈感到事情有些严重,有一天趁休息时,妈妈问苏珊:“南希呢?你和她怎么了?”
苏珊很生气地讲了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。原来,学校举办绘画比赛,老师建议大家将自己的作品交上来在学校里展出。苏珊和南希都想参加这次比赛,她们一起画了画,说好第二天一起交上去。可到了第二天,南希却将自己的作品先交给了老师,没有通知苏珊一起交。于是,苏珊就生气了,认为南希说话不算数,不想和她做朋友了。
妈妈听完之后就乐了,她还以为苏珊和南希之间发生了多么大的冲突呢!不就是南希没有按约定,与苏珊一起将画交上去,自己却先交给老师这么一点儿事吗?可苏珊却将此看作非常严重的错误!
妈妈问苏珊:“你有没有问一问南希,为什么她自己先交了呢?”
苏珊说:“她没跟我说,我也没问她,总之她就是先交了!”
妈妈又接着问苏珊:“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或原因呢?比如老师看到了南希的画,让她现在就交上来,或者同学们催促她交画?”
苏珊说:“我没想过。再怎样,她也应该先告诉我!”
妈妈又问:“你们谁先到的学校?你不在,她怎么告诉你呀?”
苏珊这回不吱声了。
妈妈接着问道:“在你的心目中,南希是一个说话不守信用的人吗?以前有这种事情发生吗?”
苏珊回答说:“没有。”
于是,妈妈说:“那你为什么不问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?即使这次是南希做错了,作为好朋友,你为什么不可以原谅她一次呢?”
几天以后,南希和苏珊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。
孩子们在与别人交往时,由于判断分析能力有限,他们很容易觉得自己总是对的,别人总是错的。当别人有一点点错误时,他们便不愿意相互原谅。
作为孩子的父母和第一任导师,家长应想方设法地帮助孩子学会待人处事的正确方法。告诉孩子,多给别人一点宽容,也就等于多给了自己一点欢笑。
故事三:有两个结尾的故事
小斯坦因在学校和其他小朋友打架,老师让斯坦因的妈妈提前把他接回家。原来午休时,隔壁的小巴特把腿翘得高高的,一不小心踢到了斯坦因,斯坦因被吵醒了,心里很不高兴,便踢了巴特几脚。两个小家伙就这样你踢来,我踢去,终于酿成了一场“战争”,斯坦因还受了点小伤。
回到家,妈妈给斯坦因处理好伤口后,像往常一样给斯坦因讲故事。她并没有特别地去提这件事,毕竟这对于斯坦因来说是不高兴的事,她不想打扰斯坦因原本就低落的情绪。
今天,妈妈讲的是“两只老猫”的故事。
故事里说,有两只老猫是邻居,平时非常友好。但有一天,其中那只白猫抓老鼠的时候,不小心把另一只老猫也就是黑猫家的窗户给抓坏了。
讲到这里,妈妈停下来告诉斯坦因,这个故事有两个结局:“一个是,黑猫怒不可遏,找到白猫打了起来,最后,两只老猫都成了秃毛老猫,两败俱伤。”
“第二个结局呢?”斯坦因问。
“第二个结局是,当黑猫发现自己家的窗户破了并没有发脾气,她想,白猫可能是不小心吧,说不定,窗户被白猫抓破了,她的手掌也受伤了。白猫却想,真对不起,把黑猫家的窗户给弄坏了。两只老猫互相关心,它们一起合作,抓到了很多老鼠,生活得十分幸福。”
故事讲完了,妈妈对斯坦因说:“你看,同样一件事,却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。”
斯坦因点了点头……
孩子在交往中,很容易和别的小朋友发生摩擦,因为在家庭中,所有的人几乎都是让着孩子的。所以,孩子很少有机会感受自己也要“让着”别人。
磕磕碰碰不可避免,应该怎样让孩子学会避免冲突,和他人进行正确的交往呢?一条重要的法则就是应该让孩子学会宽容他人,不要去计较,要学会“容人之过”。
父母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机会,给孩子渗透宽容的思想,也可以像斯坦因的妈妈一样,通过故事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。
家长自我提高卡
1.当孩子犯了错误时,你会:
A.当即狠狠批评;
B.用严肃的态度请他正视问题,但不批评;
C.思考原因后,再作出合理的批评。
2.假如你的先生(妻子)犯了一点错误,你会:
A.大喊起来,并想和他(她)大吵一架;
B.嚷嚷几句,虽然你不想吵架,但总是想让他(她)明白“你也太弱智了吧!”;
C.玩笑式地化解问题,反正事情已发生了。